?

文明風尚

當前位置:首頁 - 文明創(chuàng)建 - 文明風尚

人民觀點:以遠大理想確立人生航向——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放射新的光芒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5-08作者:來源:分享到:

 百年風雨兼程,百年風華正茂。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,讓我們回望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,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。

穿越歲月,青春不老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,深情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,明確提出樹立遠大理想、熱愛偉大祖國、擔當時代責任、勇于砥礪奮斗、練就過硬本領(lǐng)、錘煉品德修為六點希望,勉勵廣大青年不辜負黨的期望、人民期待、民族重托,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。

如何發(fā)揚五四精神,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?如何傳承五四力量,讓青春在新時代綻放?我們今起推出系列評論,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六點希望,與廣大青年共話成長。

——編 者 

 

國家的發(fā)展、時代的進步,是青年成長進步的大舞臺

胸懷祖國、胸懷人民,超越小我、融入大我,才能收獲更豐盈的人生

 

“是什么讓一位34歲的年輕人,告別了他的妻子和4歲的女兒、兩歲的兒子,隱姓埋名,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漠荒煙?”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,一個跨時空演繹“兩彈元勛”鄧稼先和妻子許鹿希故事的節(jié)目,讓人熱淚盈眶,更讓人看到理想的力量、使命的召喚。

“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?!痹诩o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六點希望,第一點就是樹立遠大理想。理想,是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時,一個一以貫之的關(guān)鍵詞:“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”“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”“做到理想堅定,信念執(zhí)著”“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(yè)中”……要樹立理想、堅定理想,正是因為理想是一個“總開關(guān)”,有了理想,奮斗才有目標,人生才有航向,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。

青年的理想信念關(guān)乎國家未來。青年興則國家興,青年強則國家強,青年有遠大理想、堅定信念,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才能有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。1955年8月,第一支青年墾荒隊奔赴北大荒,隨后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來到白山黑水之間,以堅忍不拔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神鑄就拓荒豐碑;2019年1月,“嫦娥四號”在月球背面留下“中國印記”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這支團隊的平均年齡是33歲,“80后”“90后”已經(jīng)成為航天尖兵。一代代青年人,以朝氣與志氣,以使命和責任,以理想和信念,為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復興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。

對于個人而言,有沒有遠大理想,能不能志存高遠,也決定著青春的成色與分量。有遠大理想、有鴻鵠志向,才能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、去奮斗,在人生的航線上少走彎路、不走歧路。水激石則鳴,人激志則宏。世界會為知道去哪里的人讓路,而如果沒有方向,任何風都可能是逆風。
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、人民的大我之中,與時代同步伐、與人民共命運,才能更好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、升華人生境界。國家的發(fā)展、時代的進步,是青年成長進步的大舞臺。唯有在這個歷史的潮流中前進,才能更好地實現(xiàn)自己的人生價值。北大“90后”女生宋璽,剪掉長發(fā)穿上戎裝,護航亞丁灣;云南“80后”干部李忠凱,奮戰(zhàn)在脫貧攻堅主戰(zhàn)場,勞累的工作讓其“白發(fā)蒼蒼”;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,奔赴大漠播撒夢想,將青春芳華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……胸懷祖國、胸懷人民,超越小我、融入大我,才能理解工作的意義、事業(yè)的價值,也才能收獲更豐盈的人生。

理想信念,從來都不是空洞的、抽象的,而應該是具體的、實踐的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青年要“到人民群眾中去,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,讓理想信念在創(chuàng)業(yè)奮斗中升華,讓青春在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中閃光”。抬頭看天,離不開低頭看路;仰望星空,也需要腳踏實地。打開“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”榜單,從幫助見義勇為者照顧家庭,到以勞模精神打造養(yǎng)老護理品牌;從世界技能大賽勇奪冠軍,到帶領(lǐng)村民走出貧困……這些青年榜樣,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,融入日常的一舉一動中,融入每一次選擇與每一份堅守之中。他們的行動,就是他們理想信念的最好的注解。

當每一份青春的力量,都向著民族復興的夢想?yún)R流之時,就必將成為推動歷史的磅礴力量。百年之前的五四運動如此,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亦然。惟愿每個青年都目光望向未來、堅定走向明天,惟愿每個青年都向上,助力中國向上、民族向上、世界向上。

  •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

  •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

Copyright ?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     Designed by Minggao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      皖I(lǐng)CP備06012118號-1         皖公網(wǎng)安備 34011102001196號

通訊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:230022